【中国青年报】“重症八仙”管向东:中医药和营养支持是抗疫法宝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教授完成上海新冠肺炎救治支援任务,回到广州。他在线上接受采访时表示,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称赞中医药抗疫功效。
今年4月7日,“重症八仙”之一的管向东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通知,奔赴上海支援,参与医疗救治巡查、会诊和抢救患者等工作,并与上海的专家们开展协同战疫。

“对于有救治机会的患者,我们会采用积极的救治措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有抢救价值的患者。”管向东表示,此轮上海疫情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相比其他新冠变异株,此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率趋于减少;二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以及无新冠疫苗接种史的患者重症占比高。
在国家各方统筹下,上海整体疫情得到较好控制。5月下旬起,新增感染患者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救治也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患者死亡数量大幅降低。
管向东表示,患者没有接种疫苗会容易转成重型或者危重型,会给临床救治带来麻烦。与此前的变异株相比,除免疫力低下者,奥密克戎感染患者核酸转为阴性时间缩短,大部分患者大概在10天左右就“转阴”。
此轮抗疫中,上海重视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坚持“新冠救治与基础疾病治疗并重、防止轻转重与重症救治并重、中西医治疗并重”原则。
“使用中医药干预后,患者在减少转重率和住院时间上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趋势。”管向东认为,中医坚持“一人一策”,辨证施治,即根据每个病人特点单独开方,把中药颗粒配方和煎剂结合起来。医护人员能明显观察到中医药的疗效,无论是轻型还是重型,中成药可以逆转病人的恶化倾向,这一点在临床上深有体会。

值得关注的是,管向东提到对于高龄患者的救治,除了加强护工力量,还要有营养支持。他说,和病毒性感冒之类的病一样,病人要吃好、喝好、休息好,才能更快恢复。营养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以往局部疫情,他们就建议当地的政府提高患者的餐费标准。
“我国每十万人的ICU(重症加护病房)床位数只有欧美的1/7至1/10;每100张病床中只有不到3张是ICU病床,这个数字在美国是15张。”管向东告诉记者,即便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目前的ICU床位也是捉襟见肘。医疗救治工作是疫情防控中的一环,扩充增加重症资源、培养重症人才迫在眉睫。

此次,“重症八仙”中有5位都到了上海指导新冠肺炎救治工作。这是管向东的第13次“出征”,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他先后驰援湖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累计抗疫337天。
采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06/12/content_rbdnGvCv.html?gid=28DgnKrx
报道时间:2022-06-12